第一章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
第十一节排泄护理
考点2排便的护理
3.灌肠法大量不保留灌肠小量不保留灌肠保留灌肠目的①软化和清除粪便,解除便秘及肠胀气、②清洁肠道,为某些手术、检查或分娩作准备。③稀释并清除肠道内有害物质,以减轻中毒。④为高热病人降温。①软化粪便,解除便秘。②排除肠道积气,以减轻腹胀。常用于镇静、催眠、治疗肠道内感染等。常用灌溶液0.9%氯化钠溶液,0.1%~0.2%肥皂液。①“1、2、3”溶液:即50%硫酸镁30ml、甘油60ml、温开水90ml。②油剂:即甘油50ml加等量温开水。①镇静、催眠--10%水合氧醛
②肠道内感染--2%小檗碱、0.5%~1%新霉素
溶液量成人--约为~ml;
小儿--约为~ml;
伤寒病人--不得超过ml。
一般药量不超过ml溶液温度一般--39~41℃;
降温时--28-32℃;
中暑病人--4℃的0.9%氢化钠溶液。
38℃液面距肛门距离一般--液面距肛门40~60cm;
伤寒病人--不得超过30cm。
小容量灌肠筒液面距肛门的距离应低于30cm插管深度7~10cm7~10cm15~20cm保留时间尽可能保留5~10分钟
降温灌肠应保留30分钟
尽可能保留10~20分钟尽可能保留1小时以上体位一般病人--左侧卧位
不能控制排便的病人--仰卧位
左侧卧位慢性细菌性疾(病变多在乙状结肠和直肠)--左侧卧位
阿米巴痢疾(病变多在回盲部)--右侧卧位
禁忌妊娠、急腹症、严重心血管疾病、消化道出血等病人,禁忌灌肠。肛门、直肠、结肠等手术后及大便失禁的病人注意事项①伤寒病人流肠溶液量不得超过ml,液面距肛门不得超过30cm;肝性脑病病人禁用肥皂水灌肠;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水钠潴留的病人,禁用0.9%氯化钠溶液灌肠。②灌肠过程中注意观察病情,若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脉速、心慌气急,应立即停止灌肠,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①每次抽吸灌肠液时,应反折肛管,以防空气进入肠道,造成腹胀。②注入灌肠液的速度不可过快,压力宜低,如为小容量灌肠筒,筒内液面距门的距离应低于30cm。①灌肠前了解目的及病变部位,以便确定适当的卧位和肛管插入的深度。②为提高疗效,保留灌肠在晚间睡眠前灌入为宜,灌肠前先嘱病人排便、排尿,并选择较细的肛管,插入要深,液量要少,压力要低,以便于有效保留药液,使肠黏膜充分吸收。01
每日一学
护理学必看考点11.11
02
每日一学
护理学必看考点11.6
03
每日一学
护理学必看考点11.5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