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看看这个故事:宁静的夏日午后,一座宅院内的长椅上,并肩坐着一对母子,风华正茂的儿子正在看报,垂暮之年的母亲静静地坐在旁边。忽然,一只麻雀飞落到近旁的草丛里,母亲喃喃地问了一句“那是什么?”儿子闻声抬头,望了望草丛,随口答道:“一只麻雀。”说完继续低头看报。母亲点点头,若有所思,看着麻雀在草丛中颤动着枝叶,又问了声:“那是什么?”儿子不情愿地再次抬起头,皱起眉头:“我刚才告诉过您了,妈妈,是只麻雀。”说完一抖手中的报纸,又自顾看下去。麻雀飞起,落在不远的草地上,母亲的视线也随之起落,望着地上的麻雀,母亲好奇地略一欠身,又问:“那是什么?”儿子不耐烦了,合上报纸,对母亲说道:“一只麻雀,妈妈,一只麻雀!”接着用手指着麻雀,一字一句大声拼读:“摸—啊—麻!七—跃—雀!”。然后转过身,负气地盯着母亲。老人并不看儿子,仍旧不紧不慢地转向麻雀,像是试探着又问了句:“那是什么?”这下可把儿子惹恼了,他挥动手臂比划着,愤怒地冲母亲大嚷:“您到底要干什么?我已经说了这么多遍了!那是一只麻雀!您难道听不懂吗?”母亲一言不发地起身,儿子不解地问:“您要去哪?”母亲抬手示意他不用跟来,径自走回屋内。麻雀飞走了,儿子沮丧地扔掉报纸,独自叹气。过了一会儿,母亲回来了,手中多了一个小本子。他坐下来翻到某页,递给儿子,点指着其中一段,说道:“念!”儿子照着念起来:“今天,我和刚满三岁的小儿子坐在公园里,一只麻雀落到我们面前,儿子问了我21遍‘那是什么?’,我就回答了他21遍,‘那是一只麻雀。’他每问一次,我都拥抱他一下,一遍又一遍,一点也不觉得烦,只是深感他的天真可爱……”老人的眼角渐渐露出了笑纹,仿佛又看到往昔的一幕。儿子读完,羞愧地合上本子,强忍泪水张开手臂搂紧母亲,深吻着她的面颊……原来,母亲不是患有老年痴呆症,只是看到麻雀,回忆起往昔母子间的亲密,故意反复的提问。日记本中那位可爱的孩子,如今已长大成人,不再追着妈妈问“那是什么”,却只是低头自顾看报,对于身边的母亲,不再关怀。往日的温馨已成追忆,眼前的他,仅仅被母亲问了四遍就火冒三丈,不能耐烦。这是一个令人反思的故事,不足五分钟,却浓缩了一个沉重的话题:假如爱有长度,儿女对父母的爱,比起父母对儿女来说,相差几许?21与4之间的差距,不是数字,而是难以言说的爱;是儿女穷尽一生也无法偿还的亏欠,那里面蕴含着太多牵挂;从小到大,从生到死,伴随我们人生的每一步,始终如一;父母深挚的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毫无保留,毫无怨言,因为不求回报,才更加难以还清。如果父母老了:不要责难他们大小便失禁弄脏了衣裤,他们也曾因此为你擦屎端尿。不要怪他们弯腰驼背脚步迟缓,他们也曾扶着你直起腰杆,蹒跚学步。不要嫌弃他们把饭菜与口水流在衣服上,他们也因此为你喂过饭。不要烦他们言语唠叨含混不清。因为你曾经的牙牙学语,叽叽喳喳,他们却当动听的歌来听。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爸妈,一定要健康幸福!
我们先看看这个故事:宁静的夏日午后,一座宅院内的长
为防走失,请大家点击上方“全球华人内刊”→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加上星标,就再也不会迷路啦!
来源:功夫财经(ID:kongfuf)作者:金地八卦男
内刊导语:
眼下的深圳楼市,用一个字形容的话,就是热,两个字形容的话,就是大热!
深圳楼市,正在经历着一波眨眼之间就是几十万涨幅的心惊肉跳行情。为了深圳的长远发展,是时候好好思考如何看待并解决深圳的房价问题了。众所周知,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是全世界面积第三大的国家,东西相隔远,南北跨度大。南北相距千米,纬度相差50度。
由于中国地处北半球,南方更靠近赤道,因此温度普遍比北方高。每年阳历二三月,当京津冀的人民还在围着暖气片取暖的时候,珠三角的人民已经普遍感受到暖风拂面了。而当京津冀在四五月终于入春的时候,珠三角差不多已经正式入夏,热得有点受不了了。南北方在天气上差异如此,在楼市上,依然如斯。
01进入四月,北京楼市因为疫情冻结了两个月之后,慢慢有了小阳春的味道。链家数据显示,清明节三天时间,中介带看二手房达到7.6万人次,草签合同约套,日均套,基本恢复到了疫情之前的水平。
目前虽然价格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上涨,但北京的楼市,确实嗅到了久违的春天的味道。不过,和北京楼市姗姗来迟的“晚春”相比,远在南国的深圳,此时此刻,已经不能用小阳春来形容了。眼下的深圳楼市,用一个字形容的话,就是热,两个字形容的话,就是大热!从成交量来看,3月深圳二手房成交量达到近两年来的新高,第一次超过8千套,达到套,环比大涨3.8倍。从成交均价来看,目前深圳二手房均价已经上涨到7.5万元/㎡,和北京的价差进一步拉开,已经比上海贵了差不多2万元/㎡,是隔壁广州的两倍。而且,深圳多个均价7万的片区,开始陆续出现挂牌价超过10万+每平米的房源。比如宝安区碧海片区的玉湖湾小区,89平米的户型挂牌价已经摸高到10.7万一平米;西乡片区的中熙香缇湾小区,89平米的四方户型,最高挂牌价更是冲到12.3万元一平米,而这两个小区,并不是豪宅小区。在成交套数环比大涨,成交均价持续上扬的同时,是总价万以上的豪宅频现日光,以及一套房百万“茶水费”的重现江湖。熟悉楼市的人都知道,量在价前,成交量的持续上涨,必然带动价格的上扬。而熟悉深圳楼市的人也都知道,从过去十年历史看,单月成交超过套,是深圳楼市牛熊的“分水岭”。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大家心里都很清楚。成交量站上套高位,10万+楼盘遍地开花,以及万+豪宅日光和百万茶水费的火上浇油……用一句话概括眼下的深圳楼市就是:再次坐在了即将喷发的火山口。
02深圳楼市的上涨,其实从去年9月“豪宅税”新政之后就开始了,因为疫情原因,今年1~2月这波上涨被中断,3月疫情结束之后,深圳房价再次上涨。
从去年9月到现在,龙头宝安区大涨了40%左右,个别片区涨幅超过50%;南山区、光明区在几块新土地拍卖的带动下,普涨了30%,个别片区上涨40%,新拍卖的地价已经接近周边二手房价。过去半年,在北京上海房价基本纹丝不动的时候,深圳楼市走出了一波特立独行的单边上涨行情。尤其是进入四月以来,很多二手房一天一个价,房东频频提价、跳单、违约、失踪,甚至在签字落笔的前一刻临时加价30万、50万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有网友用一首打油诗形容深圳楼市这一波行情就是:
“昨日还能买神湾,今日只能买宝安;上月还嫌南山贵,此时红山也奔溃;
去年西部不买房,今年东部泪两行;
龙中全款变首付,布吉首付变车库;
沙井犹豫四五天,回头少个卫生间。
”深圳楼市,正在经历着一波眨眼之间就是几十万涨幅的心惊肉跳行情。稍微有点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商品的价格,本质都是由其本身的价值和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的。年到年,深圳楼市从2万上涨到6万,我们认为是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深圳城市基本面不断向好带来的,这种上涨,是有实实在在的价值支撑的。但是从年开始到现在的这一波上涨,深圳的房价从6万上涨到7.5万,这一波涨幅,其实并没有多少价值支撑。回顾过去的一年半,除了带上一顶“先行示范区”的帽子之外,对于深圳而言,几乎都是利空。比如,由于持续的贸易摩擦和全球疫情的大爆发,外贸受损、企业裁员、成本上涨……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深圳首当其中遭到巨大冲击。尤其是年,深圳GDP增速只有6.7%,在历史性地首次滑落到7以内的同时,也被隔壁的广州反超。如果不是去年6月集中在光明等几个区拍了几块地,年深圳的GDP增速可能更难看。伴随着深圳经济增速放缓的,是大量制造业企业因为高昂的成本压力不得不外迁到深圳周边的东莞、惠州等地的事实。如果说深圳房价从2万/㎡涨到6万/㎡是城市价值的回归的话,那么最近一年来,深圳房价从6万/㎡涨到7.5万/㎡,基本就属于没有经济基本面支撑的“虚胖”了。或者更直接地说,就是炒作了。
03深圳的房价,是如何冲到全国第一,在四大一线城市中力压帝都北京,碾压魔都上海,吊打花都广州的呢?这其中,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三个方面。
第一是供需的失衡。这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深圳土地面积小,只有平方公里,而且由于深圳整个城市多山多湖,因此,整体可开发的土地面积在平方公里的基础上还要折半。经过近40年的开发,目前深圳城市开发强度已经逼近50%,远超国际公认的30%警戒线。年,王石曾在一次房地产会议上说,深圳目前可开发的净地,不到20平方公里,每年新增用地面积,不到2平方公里,这其中还包括工业用地。因此,最近几年,深圳新上市的土地,基本都是通过旧城改造置换出来的,不仅拆迁成本高昂,而且规模也非常小。年,深圳供应土地面积只有万平米,大约可提供住房2.3万套;年,深圳供应土地面积更少,只有64万平方米,大约可以提供住房0套。0套是个什么概念呢?也就是说,按照今年三月二手房成交数据来看,0套,都不够一个月的消耗。土地稀缺、住房供应不足的同时,是深圳人口的快速增长。过去十年,深圳平均每年人口增加超过50万,年虽然有所减缓,但仍然增加了40万。目前,深圳人口已经达到万。(实际人口数可能被低估,普遍认为深圳常驻人口在万左右)万的人口,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这个人口密度,是北京的5倍,广州的3倍,上海的1.7倍,甚至超过了对岸的香港,排在全国第一。因此,从供求关系来看,供需严重失衡,必然造成价格上涨的强烈预期。这是最基本的经济学常识。第二是政策的宽松。在四大一线城市中,深圳的落户政策是最宽松的。如果说落户北京上海,难度就像考上北大清华一样的话,那么落户深圳,基本就相当于“九年义务教育”了,一个年轻人,只要你不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然后自己愿意,基本都能通过相应的渠道落户深圳。而宽松的落户政策,也是当初深圳喊出“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底气和理由。在购房资格上,深圳目前的政策是落户就可以购房。因此,与北京上海户口锁死和五年社保才能购房的政策相比,深圳的门槛,真的是低到抬抬脚就能轻松跨过去的地步了。第三是货币的增发。当下,由于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全球经济发展受阻,各国央行都在大放水,零利率乃至负利率大行其道,虽然中国抗住了基准利率基本不降,但是在大环境影响之下,也不得不采取定向降息降准的方式加以应对。毕竟,别人都在降息,就中国不降息,那么肯定吃亏的是中国自己。虽然政策希望把资金向实体经济引,但是再严防死守,也终究难免有部分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楼市,尤其是在北上等城市房地产严控的时候,唯一敞开口子的深圳,自然就成了资金最理想的去处。而且,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