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人家因体力不支,冲凉时会坐在小凳子上,其中一款中间有圆孔的塑料圆凳,因价廉、轻巧、体积小,颇受老人欢迎。
然而,广州一位八旬阿婆冲完凉,却发现从凳子上起不了身。原来她的直肠脱垂,刚好被卡在圆凳中央直径三厘米的圆孔里。这位阿婆经消防员解救无效,最后靠医生一双妙手解救脱困。
老人盆底肌肉松弛,久坐久蹲都有可能发生类似意外,严重者在咳嗽、喷嚏、用力、行走或站立时也可脱出,且不易复位,甚至长期脱垂。已确诊慢性脱垂的老人家,最好不要坐在有洞的板凳上。
近日,医院医院“直肠脱垂病人转院”的请求,这位83岁的阿婆直肠脱垂,“恰好”嵌顿在塑料凳中间的孔洞里以至于板凳无法取下,且嵌顿的直肠组织肿胀明显,这让阿婆痛苦不堪。
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家住广园路附近的阿婆在浴室中洗澡时,坐在一种中间带孔洞的塑料凳上,孔洞直径约3厘米。由于坐着洗澡时间较长,待洗完澡准备起身才发现“肠子”已脱落在小板凳里……这可吓坏了阿婆和家人,赶紧叫来消防队帮忙,把凳子四个腿锯掉之后,消防队员也不敢做进一步处理了。医院建议阿婆马上转到中山六院治疗。
患者是连人带椅子一起送过来的!
当晚10时20分许,阿婆被转到中山六院,医生判断,出现这样的状况是因为久坐导致阿婆体内腹压不断增高,直肠逐渐脱垂了出来并滑落到凳子中间的孔洞里,由于重力的作用,脱垂的部分就像注水的气球一样,越来越胀,无法回纳。
在与椅子的“抗争”过程中,医生成功将阿婆的直肠推送回去。由于直肠没有明显出血及坏死,阿婆免去了手术之苦,在急诊室留观一天后便顺利出院。
分离出来的小板凳
敲黑板划重点
请转告贵爸贵妈爷爷奶奶
姥姥姥爷等一系列长辈
老人盆底肌肉松弛易直肠脱垂
切勿久坐!
医院直肠肛门外科柯嘉医生介绍,直肠脱垂,也称脱肛等,是指直肠黏膜或直肠全层下移脱出于肛外的一种疾病,老话叫“掉叠肚”。
老年人骨盆直肠窝、坐骨直肠窝脂肪量减少且盆底肌肉松弛,加上一些慢性疾病,如长期便秘、慢性咳嗽、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等,频繁增加腹压,推压盆腔脏器和直肠向下移位,使老年人易发生直肠脱垂。而已确诊慢性脱垂的老人家,最好不要坐在有洞的板凳上。
柯嘉医生指出,直肠脱垂的患者病史较长,早期仅在排粪时有肿块自肛门脱出,便后可自行缩回。随着病情的发展,因肛提肌及肛管括约肌松弛,需用手帮助回复,并伴有排便不尽和下坠感。严重者在咳嗽、喷嚏、用力、行走或站立时也可脱出。脱垂肛管长时间外置可以发生水肿、出血、溃疡、感染、绞窄甚至坏死,部分严重的病人会伴有大便失禁。若发现有类似症状,医院的肛肠专科就诊。
医生提醒:
若发现有类似症状,医院的肛肠专科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医生遇到直肠脱垂的病人首先要分析病因,并综合考虑病人年龄及病情严重程度选择适当治疗手段,提倡个体化治疗。
来源:广州日报、中山六院
更多内容,敬请收看广东南方卫视TVS2每晚20:00《今日最新闻》
各位观众!如果您来不及或错过看我们《今日最新闻》只要手机下载我们“触电新闻”客户端(扫描以下安全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地址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