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某,男,11岁。
患者从7岁开始,每天或隔天,总是大便失禁一次。一般便于裤内的量不多,偶尔全部便于裤内。因此同学颇为嫌弃他,四年多的时间,四处寻医而不愈。
就诊时,其面色萎黄,形体瘦弱,认为其先天不足,从肾主二阴立论,而补肾治之。服药十余剂,大便失禁依旧。细问之下,知其口干思饮,寐后汗出甚多,脉沉缓无力。
处方:██汤。二剂。
药后四天未大便,第五日才入厕一次。未失禁,汗出减少,今微咳,舌淡红,苔白微腻,脉缓弱。原方加杏仁10g,二剂。
药后大便失禁痊愈。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大柴胡汤加味。(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
刘某,男,21岁,秦城人。
病肾炎一年,医院服补肾中药上百剂,至今检尿,尿蛋白+++,红细胞++,于年1月18日门诊。
慢性肾炎,蛋白尿为诊断依据之一,而蛋白尿则以脾不摄精,肾不藏精为临床常见之因。今患者腰不痛,神不疲,亦不水肿,知饥思食,二便正常。知病因不在脾肾。
再询之,自病之后,反复感冒,夜间鼻塞、咳嗽,如是则系风邪为患。“风性开泄”,泄则精气不固,故见蛋白尿,一如营卫不和、腠理开泄之自汗出也。
继诊之,口苦,咽干,思冷,舌苔白腻,脉象弦滑,脐周拒压,此又少阳、阳明湿热之象也。
盖湿热蕴结,亦系肾炎之主要原因,故有“没有湿热就没有肾炎”之说。由此可见,本肾炎外有表邪,内蕴湿热,表里同病也。
治当表里双解,泻胃保肾,此孙子兵法“围魏救赵”之计也。解表通里,凉膈散、防风通圣散皆可选用,然由口苦、脉弦观之,不若大柴胡汤加味为妥。
拟:柴胡15g,黄芩10g,半夏15g,枳实10g,白芍15g,川军10g,麻黄10g,杏仁10g,蝉衣10g,二剂。并嘱忌盐及蛋肉食品。
二诊:药后泄泻脓性便甚多,脐周压痛减轻,咳嗽止,仍夜间鼻塞。化验:尿蛋白++,红细胞一。原方二剂。
三诊:脐周压痛消失,鼻塞偶见,化验尿蛋白转阴。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力弱。里邪已去,表邪难以依附。拟六君子汤加苏叶。三剂。(闫云科医案)
《伤寒论》第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伤寒论》第条: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
《伤寒论》第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伤寒明理论》:大柴胡为下剂之缓也。柴胡味苦平微寒,伤寒至于可下,则为热气有余,应火而归心。苦先入心,折热之剂,必以苦为主,故以柴胡为君;黄芩味苦寒,王冰曰:大热之气,寒以取之。推除邪热,必以寒为助,故以黄芩为臣。
芍药味酸苦微寒,枳实味苦寒,《内经》曰:酸苦涌泄为阴。泄实折热,必以酸苦,故以枳实、芍药为佐。
半夏味辛温,生姜味辛温,大枣味甘温,辛者,散也,散逆气者,必以辛,甘者,缓也,缓正气者,必以甘,故以半夏、生姜、大枣为之使也。
一方加大黄,以大黄有将军之号,而功专于荡涤,不加大黄,恐难攻下,必应以大黄为使也。
《伤寒附翼》:此方是治三焦无形之热邪,非治胃府有形之实邪也。因往来寒热,故倍生姜,佐柴胡以解表;热结在里,故去参、甘,加枳、芍以破结。条中并不言及大便硬,而且有下利证,仲景不用大黄之意晓然。后人因有下之二字,妄加大黄以伤胃气,非大谬乎?
《医宗金鉴》:柴胡证在,又复有里,故立少阳两解之法。以小柴胡汤加枳实,芍药者,解其外以和其内也。去参、草者,以里不虚也;少加大黄,所以泻结热也;倍生姜者,因呕不止也。斯方也,柴胡得生姜之倍,解半表之功捷,枳、芍得大黄之少,攻半里之效徐。虽云下之,亦下中之和剂也。
栏目介绍
经方临床模拟练习小栏目由小编每天精心挑选典型医案,共同揣摩研习共同学习成长。模拟练习每日一期,答案将在下期公布,同时会将答案的原文与各家论述附于文章之后,欢迎医友参与。欢迎大家在每日练习后留下您的答案,小编会不定期会给出小惊喜~
经方模拟练习,每日一期,别忘了每天来共同研习哦~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往期全部
大象中医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