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大便失禁治疗
大便失禁求医
突然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医治
大便失禁原因
神经大便失禁

太阳病变证脾虚证之厚朴生姜半夏甘草

治疗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08/5441088.html

条文:66

66、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脾虚不运,痰湿内生,阻碍气机,发而为胀。证属虚中挟实,故立三补七消之法。重用厚朴、生姜、半夏,除实消满;轻施甘草、人参,以补虚扶正。

----摘自陈明老师主编的《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66、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

厚朴半斤(炙、去皮)生姜半斤(切)半夏半升(洗)甘草二两(炙)人参一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这个地方有几种原因、一种(原因)这个人原来脾胃就虚,(另一种原因是)得了外感了、也得发汗呀,发汗之后常余留下来这种病。这个“腹胀满”是个虚胀、虚满、不是实满、所以不用大黄。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这个方子治这种病非常好。原来就消化不良,(又)发汗丧失津液。我们说了津液来源于胃、大量丧失津液也影响胃。(胃与津液)互相影响。健胃也生津液、津液大量亡失也影响胃虚。本来胃就不好,发汗之后,(就)产生虚胀、虚满。

这个方子主要是健胃,人参、半夏、生姜、甘草都健胃祛水饮,另外再加厚朴行气消胀。这个病在临床上我们会常遇到。不是说发汗之后遇到这么一种虚胀、虚满才用这个方子,不是的。(直接)就是个虚胀、虚满、这时按腹没有腹水,但是肚子挺大,咱们说这是气胀。我遇到这么一个人,这个人从上海来咱们这来看病,那人是上海人,肚子是挺大,我看也挺大,我寻思有腹水,我让跟着我实习的有个西医医生检查,看看这个人有腹水吗?他检查半天说没有,就是气。我就给吃的这个药(厚姜半甘参)。他是多少年怎么治也不好,这次他吃三剂就蛮好了。所以这个方剂是健胃消胀的药,当然多少有恶心,你看生姜用多少?用半斤的分量。有半夏、生姜、哪没恶心啊?腹胀满不欲食,有些欲呕,这时候用这个方子非常好使。我们方才说了人参是健胃的、此方人参用的量并不大,因为在胃的症状不明显。这种病,我遇到的那个上海患者就是,并不怎么心下痞硬,主要是上下腹全都挺大挺胀。那个上海患者吃了三剂药,他的腰围下去相当显著,又吃几剂药就好了,所以我们在临床上把很多的气胀当腹水了,那是越治越厉害,这个(虚性腹胀)利尿是不行的。这种病挺多见的。不必(非得)发汗后(才出现)、当然发汗后而影响出现这个症状也可以。

所以中医就讲辨证,有这种情况就可以这么用。像我们方才上面讲的苓桂甘枣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也不一定(非得)在发汗后,凡是脐下悸,或者是少腹挛痛而有奔豚的这种情况,你用它就好使。这在临床上也常用的。

他讲的是《伤寒论》,在伤寒治疗的过程上,有些特殊的情况(变证、兼证)得介绍;还有,这种方剂不在这种情况(如发汗后)之下(产生),(但)合乎这种方剂的适应证候,也可以一样用。哪一段都是(这样触类旁通)的。像麻杏石甘汤也不一定在发汗后,得病就是汗出而喘也可以用。我们读这个书不要死于句下。

--------摘自《胡希恕伤寒论讲座》

66、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

这一条论述脾虚腹胀的证治。

腹胀满为临床常见症状,病机有寒热虚实的不同。大便燥结,腑气不畅,腹中痞满,疼痛拒按,是阳明胃家实证;便溏下利,腹中胀满,疼痛喜按,是太阴脾家虚证。但是,本条所说的腹胀满与以上两种都不同,是由于发汗损伤了脾气,或脾气素虚,因而运化水湿的功能低下,湿留生痰,痰湿中阻,气机被遏所致。以实证辨,有脾气不足的一面;以虚证辨,又有痰湿凝结,气机壅滞的一面。此证非虚非实,属于虚实夹杂之证。虚与实哪个突出呢?应当以虚三实七来看待,治以健脾利气、温运宽中,用厚补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

在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中,厚朴下气燥湿,消满除胀;生姜辛散通阳,健胃以散痰水;半夏和胃开结燥湿去痰。这三味药的用量均较重,以开痰气之滞。人参、甘草是半个理中汤,有健脾气,促运化之能。如果单用消痰利气之药,恐怕会使脾气愈虚,因此必须配甘补;如果多配甘补,又恐怕使中满益甚,因此参、草之量都不宜过重。全方轻重配伍,共成三补七消之法,攻补兼施,堪称是虚中夹实证治之典范。

临床上,对汗下后或未经汗下而见脾虚气滞之腹胀满证,都可选用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我曾经在一个传染病院会诊一位慢性肝炎病人,主诉就是腹胀难忍,午后更重,自己觉得有气壅滞在腹部,上下不通,嗳气不出,放屁不能,要求医生解除他这个腹胀之苦。于是,我就开了这个方加减治疗,使胀满得以缓解。在用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的时候,应该注意厚朴、生姜要等量而且用量要大,参、草用量宜小,反之则胀满难除。

--------摘自《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的运用

?

一、腹胀痛

张石顽医案:陈某,泻利腹胀作痛,服黄芩、白芍之类,胀急愈甚,其脉洪盛而数,按之则濡,气口大三倍于人迎,此湿热伤脾胃之气也。与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二剂,痛止胀减,而泻利未已;与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二剂,泻利止而饮食不思;与半夏泻心汤而安。

[《张氏医通》:~]

按语:

脾虚湿盛而胀,单服芩、芍寒凉之品,非但湿热不去,且脾阳更虚,故其胀愈甚。唯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健脾利气,扶正祛邪,“塞因塞用”,方可愈病。

二、臌胀(肝硬化腹水)

周子娄医案:陈某,男,43岁,农民,年3月13日就诊。患肝硬化病数年。近月来,纳差,食后腹胀,腹渐膨起,大便溏泻,小便少,神疲。舌胖大,边有齿痕,舌质暗红,苔白滑,脉沉弦。检查:腹水征明显。西医诊为“肝硬化腹水”。

处方:厚朴、生姜、茯苓、通草各15克,法夏10克,红参、炙草各5克。每日1剂,水煎温服。

8剂药后,腹膨起已消,纳食增进,小便增多,检查已无腹水征。继以上方加减治疗月余,诸症消失若常人。嘱其注意休息,节制饮食,勿食肥腻厚味陈臭等,随访半年未复发。

[陕西中医,(11):]

按语:

腹胀、纳呆、便溏、神疲,脾气虚也;腹水、溲少、舌胖、苔滑、脉弦,水湿盛也。用本方健脾行水,扶正祛邪。因水湿内停较剧,故加通草、茯苓以利水湿。

三、痞满

陈瑞春医案:叶某某,男,39岁,年8月10日就诊患者行胃次全切除术后,恢复良好。唯出院后逐渐感觉胃腹痞满,嗳气频作,大便不畅,虽少食多餐以流质软食为主,亦感痞满不饥,病情日见明显。脉象细弱,舌白润。以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味论治:

党参12克,法半夏9克,枳壳6克,厚朴9克,炙甘草6克,佛手片9克,广木香6克,生姜3片。

5剂药后自觉气往下行,腹胀嗳气大减。继则服至20余剂,每隔1~2日服1剂,治疗两个多月一切正常。一年后腹胀未发作,消化良好,体略发胖。

[新医药学杂志,(6):37]

按语:

术后痞满腹胀,脉象细弱,为脾虚不运,气机壅塞,故以本方加枳壳、佛手、广木香以温中健脾,理气除满。

四、泄泻(过敏性肠炎)

李浩澎医案:宋某,男,54岁。患慢性泄泻5年余,反复治疗不愈,因于暑月过食凉面而发,虽经治愈,但以后每食面条即肠鸣腹泻,初服地霉素等抗菌药可止,后渐不理。半年来发作频繁,天气变化及情绪少有波动即可诱发。证见:腹胀满,泻下水样便,日三四次,腰酸背楚,四肢倦怠。舌苔白厚腻,脉弦滑,右关略大。辨为脾虚湿滞,拟温中行气祛湿为法。

处方:厚朴15克,半夏15克,生姜15克,红参6克(另包煎),甘草(炙)3克,伏龙肝如鸡子大一块,车前子30克(包煎),嘱进5剂。

二诊时,泄止,余症缓,去车前、伏龙肝。又进5剂,诸症渐愈。后以原方为粗末,每日早晚各服10克,开水冲服,连用3个月,数载沉疴竟愈。

[黑龙江中医药,(3):24]

按语:

泄泻日久,呈脾虚不运而湿阻,水液紊乱而偏渗之机,故集健脾理气、祛湿渗利于一炉,标本兼顾,共奏斯效。据李浩澎教授经验:本证泄泻剧者,加车前子、伏龙肝;腹痛甚,加延胡、乌药;腹胀明显,重用厚朴,并加炒莱菔子;虚证著,重用人参;寒加干姜、官桂,热加黄连、黄柏。此外,若在方中少佐防风、白芷、羌活等疏散之剂,效果更佳。

五、咳嗽

周子娄医案:周某,男46岁,年10月20日就诊。患慢性支气管炎近10年,4天前受寒而发作。症见咳嗽,痰白稀,胸闷,微恶寒,纳差,神疲,舌质暗红、苔白滑,脉弦紧。

处方:厚朴、法夏、生姜各15克,党参12克,炙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温服。

3剂药后,咳嗽、胸闷减轻,精神好转。上方加五味子6克,茯苓15克,继服4剂,诸症若失。

[陕西中医,(11):]

按语: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本案脾虚生痰,上干肺娇,发为咳嗽。本方专为脾虚不运,痰湿内生而设,故用之即效。

六、下肢瘙痒

周子娄医案:张某,男,36岁,教师,年9月11日就诊,双下肢经常瘙痒4年,遇阴雨天及水湿加剧,搔抓则易破皮流水。曾多方中西药治疗,效果不理想。刻诊:形胖,精神倦怠,舌胖大,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细。

处方:厚朴25克,生姜15克,法夏12克,党参、炙草各10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饭前温服。

服药6剂,全身自觉轻松爽快,瘙痒消失,随访2年未复发。

[陕西中医,(11):~]

按语:

脾虚湿停,注于下焦,引发瘙痒。用本方健脾祛湿,并重用厚朴以下气化湿除浊。

?

?

业师刘渡舟教授谓余曰:一人患腹胀,一医处以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服后腹胀依然,乃请陈慎吾老大夫高诊。陈老认为处方恰当,但剂量不适。原方不变,只将厚朴由9克增至18克,党参、炙甘草由9克减至3克,服后其胀立消。盖陈老增厚朴之量是在于消除胀满,减参草之量,是恐其助满碍中,颇洞仲景之旨,故服后霍然而愈。

----摘自陈明老师主编的《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bianshijin.com/dbsjyz/124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