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肛管由肛门内、外括约肌围绕,肛门括约肌由从里至外互相重叠的两层肌肉组成。其外层的为肛门外括约肌,为骨骼肌,是随意肌。内层的为肛门内括约肌,它是不随意的,为平滑肌。
一、肛门内括约肌
1、描述
肛门内括约肌是直肠环形肌层的延续,属平滑肌,呈珠白色。其上界平肛管直肠肌环平面,下达括约肌间沟(即白线),包绕肛管上2/3部。肛门内括约肌肌束为椭圆形,连续排列重叠呈叠瓦状,上部纤维斜向内下,中部逐渐呈水平,下部部分纤维稍斜向上。肛门内括约肌下端最肥厚,形成一清晰的环形游离缘,有联合纵肌的弹性纤维环绕。
2、功能
主要是起闭合肛门和协助排便作用。它平时呈收缩状态,关闭肛门,防止直肠内的粪便、液体、气体流出,维持直肠一定的张力,这种收缩状态除排便时可持续工作,不易疲劳。
当直肠内充满粪便时,它会自动张开,协助排便。
3。血运
直肠上、下血管的分支,参阅直肠和肛管的血液循环
4.神经
内脏神经自主神经支配,参阅直肠肛管齿状线上、下的解剖区别
二、肛门外括约肌
1、描述
肛门外括约肌是包裹肛管直肠内层平滑肌管道的横纹肌,是肛管的最外层肌肉,被直肠固有壁的纵肌和肛提肌纤维穿过而分为皮下部、浅部、深部。
皮下部环绕肛管下端,其前后端均有少量肌束附着于会阴中心腱和肛尾韧带。皮下部切开一般不会导致肛门失禁。
浅层为椭圆形肌束,围绕肛管两侧,位于皮下部深面,后端起于肛尾韧带,向前环绕肛门内括约肌下部,前端附着于会阴中心腱和肛门前侧会阴部的会阴浅横肌。
深层为圆形环绕于内括约肌和直肠纵肌的外面一环形肌束,围绕肛管一周,起止点同浅部。
以上均为横纹肌,受体神经支配,为随意肌。
2、功能
主要是括约肛门的作用,肛门外括约肌的组成象三个U形环,使肛管紧闭。在产生便意感时,如果外界条件不允许排便,就可以通过主动收缩外括约肌来闭合肛门,控制排便,但外括约肌易疲劳,持续收缩一般只能维持55秒,超过此时间,大便就控制不住而排出体外。
肛门外括约肌的三部分组成三个“U”形环,顶环是肛门外括约肌深部与耻骨直肠肌,中间环是肛门外括约肌浅部,底环是肛门外括约肌皮下部,三者同时收缩的状态下顶环和底环牵拉肛管后壁,中间环牵拉肛管前壁,使肛管闭合。手术时不慎损伤浅部或深部可引起肛门失禁。
3。血运
直肠下血管的分支,参阅直肠和肛管的血液循环
4.神经
直肠下神经(阴部神经的分支),参阅直肠肛管齿状线上、下的解剖区别
三、肛管直肠环
1、描述
由肛管内括约肌、直肠壁纵肌的下部、肛管外括约肌的深、浅二部和邻近的部分肛提肌(耻骨直肠肌)纤维共同组成的肌环,绕过肛管和直肠分界处,在直肠指检时可清楚扪到。
2、功能
此环是括约肛管的重要结构,肛管为肛管内、外括约肌所环绕,平时呈环状收缩封闭肛门。如手术时不慎完全切断,可引起大便失禁。
参阅:
结肠、直肠和肛管的解剖与生理(动画)
结肠实用临床外科解剖集锦
直肠和肛管的一般概述
直肠和肛管的血液循环
直肠肛管齿状线上、下的解剖区别
点击“阅读原文”搜索开愚智